若非蓝京事先得到汪烟泉提醒,看了这等明目张胆吃里爬外的条款简直要破口大骂:
哪个王八蛋签的混账协议!
根据包祥生解释——他感觉自己真倒了八辈子霉,怎会在新市长上任节骨眼上负责拆迁这档事儿,处处被夹在中间,好像自己畏首畏尾没有担当似的。
包祥生说园区企业入驻后,经常出现职员、工人头疼脑热、发烧咳嗽的情况,附近一家药店都没有,打车到最靠近的小镇需要四十分钟,往往一盒药几块钱、十几块钱,打车费却要大几十块,园区企业普通怨声载道。也是为了解决现实困难,宋践行……又是宋践行出面找杨延时商量能否到园区开药店,杨延时也挺为难,药店要选择居民密集、人流量大的区域,园区那点体量摆个小药摊都不够啊。
再三劝说,加之宋践行拍胸脯保证后期将有更多企业落户,杨延时才犹犹豫豫安排家族企业搞了个试点,由于担心亏损严重且正策因素不确定,经宋践行从中周旋才签了那份蓝京认为的“混账协议”。
没料到药店开张后生意居然不错——特别感冒咳嗽等易传染的小毛病,在生产车间和工人宿舍传播得相当快,每逢春秋两季很多药品经常脱销;再则工人都习惯小毛小病尽量不去医院,而是吃药硬扛。杨家一看原来有利可图,又主动找宋践行按之前谈的条件到科技产业园开了一家,当然,两家药店分属不同连锁品牌,背后实控人都是杨延时家族。
好端端经营有方的药店突然要拆,给予补偿,换到人家满意的地方是应该的,毕竟药店跟加油站不同,放到园区哪个地方都不会妨碍正常生产经营,更不存在危险一说。
不过杨延时家族的药店不单单药店!
杨家成功之处在于,在做大做强药店品牌连锁的同时实现跨界混业经营,比如药店两侧都盖了厢式板房用于出租,隔壁生活超市有杨家股份,生意最红的拉面店则与杨家签了五年租房合同。
因此两家药店拆迁搬迁并不象外界以为的一两间房,几十平房,高新园区药店申报的面积是187平米;科技园区药店更大,224平米,而且想要挑最核心的、企业分布最密集的黄金区域。
这样的要求又与蓝京设想不符。
蓝京认为企业才是园区的主人,要把最好的区域、最佳的位置让给企业,包括药店、超市、饭店等商业不宜散落分布,而要集中到园区专门划出的商业区,一是方便企业员工,哪怕新来的都不会为了买药、吃饭到处乱跑;二是容易汇聚人气,将来店铺越来越多,拉动生意越来越好。
园区与药店纠纷闹到蓝京那边,他批示道:搬迁到园区商业区,可按实际面积;自主挑选新址,面积不准超过60平米,本质还是临时搭建建筑,园区协议效力不能高于京都和省正府指导文件!
领导批示与药店老板要求相差甚远,让夹在中间的层层级级干部犯了难,与加油站不同,两家药店明摆着就是市委秘书长杨延时家族企业,不看僧面看佛面,这个顺水人情总该给吧?可又深知蓝京对规划中的大产业园重视程度,隔三岔五就要去视察,督查基建进度和企业落户进展,要是发现占地面积上百平米的药店混在里面,后果可想而知。
百般无奈之下宋践行安排包祥生去找杨延时,暗示是不是主动出面跟蓝京打个招呼,让蓝京感觉有面子,杨家也就得到里子;否则杨延时始终躲在幕后,蓝京自然也假装不知道。
外地交流领导就这样好处,可以忽略地方那些盘根错节的关系和利益纠葛。
包祥生心里一百八十个不情愿呐,但机关大院就是这样,碰到好事抢着上前唯恐落后,碰到麻烦避之不及生怕惹火烧身,说来说去,谁叫自己牵头负责三个园区合并工作呢?
——这段时间堪堪躲过一劫的乔修很识相,除了日常工作之外也不争着陪同蓝京出行,更多由综合处长孙涛顶上去,自己则主要精力用于协助新上任的副市长司马昊熟悉情况、协调事务,跑里跑外忙得不可开交。这是非常精明的做法,因为司马昊是蓝京带过来的干部,此时帮助司马昊比拍蓝京马屁更实在,果然这一招效果不错,司马昊有两次当着乔修的面在蓝京办公室说“多亏得到秘书长大力相助”,蓝京欣然而笑。
虽在市府大院经常接触,多次配合策划筹备重大会议活动,杨延时对包祥生的态度却很冷淡,听完之后说了句“知道了”便埋头工作,包祥生等了半晌没得到回应只得怏怏离开。
看着包祥生消失的背影,杨延时陷入沉思。
唐武功空降后一直想把自己搬掉,换位亲信心腹当市委秘书长,这事儿在市府大院并非秘密,运作到最后省委把不听话的市正法委书记换了,杨延时依旧稳若泰山;唐武功见硬的不行又想玩软的,打算重用任老系干部包祥生,先提拔市委常务副秘书长解决副厅职问题,时机成熟再顶杨延时的缺。
所以杨延时能给包祥生好脸色吗?倒不是害怕,而是讨厌。
杨延时能够稳坐市委秘书长位子,令得唐武功想扳都扳不动是有点名堂的,通常省委都会支持新任市委书记换秘书长,也算是常态化操作,围城这边一反常态的背后必有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