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所以说君王一直在限制丞相的权利,但是丞相依旧是举足轻重的一支力量。
到了隋唐的时候开始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三省六部制。
把丞相的权利一分为三,限制了丞相大部分的权利,但是隋唐的时候君主的确是跟朝臣一起治理天下。
两宋之时的确又开始设立了其他的办法来分化成像的权力,是为了避免倾向的出现,但是一旦有一个强有力的成像出现,也依旧能够形成强有力的政治倾向。
这方面王安石当年的权力就可见一斑。
所以说纵观整个古代王朝的君权跟相权之间的斗争了,都是越来越趋向于将丞相的权力弱化,但依旧保持了君臣共治天下的局面。
直到到了明朝,丞相才被真正的废除掉。
这一方面是因为老朱的思想的确是有些农家子弟思想,他不希望有个丞相来跟自己斗争,即便是这些丞相的权力,可能早就已经得到了进一步的稀释。
可即便是如此,他依旧不喜欢。
另外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的明朝承袭了元朝诸多的政治制度的创伤,导致老朱必须得要加强军权才能够整合全天下,才能够把全天下的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上,才能够保证明朝不至于被元朝反攻。
也就是说,老朱废丞相其实并不是单纯的为了自己的权利集中做一个铺垫。
而是因为当时的时局逼迫的他不得不这样去做,这也是为什么,即便到了清朝,也没有再恢复丞相制度的原因。
因为清朝成绩的就是明朝的一整套制度,也承继了明朝的大量的政治制度的创伤。
如今陈寒和朱标能够做的就是在这个局面上面进行缝缝补补,两个人在谈到了这个问题的时候,其实都是沉默的,他们现在真的没有办法说,等到老爷子过世之后就立刻恢复丞相制度。
即便两个人其实都明白,废除丞相制度绝对是一个很大的政治创伤。
但是当前的社会风气就已经决定了,如果真的把丞相制度给恢复了过来,即便是在朱标当皇帝之时依旧拥有很大的权威,能够镇压得住。
可是到了后面的那些儿孙们当皇帝之后,那必然会反弹。
为什么会反弹?主要是因为那些文官想要借此机会可以操控皇帝可以把握住更多的权力。
换句话来讲就是因为很多当官的可能他并不是为了真正的恢复,丞相制度并不是觉得丞相制度非常的优越。
而是想要为了能够有话语权,为了能够把更多的权力拢在自己手上的政治作秀。
因为他们可以用一招叫做不能不孝顺为由,强硬要求皇帝必须得要按照祖制来办。
这就相当于政治正确,这种政治正确将会将所有的恶性的有害的制度没有办法纠正。
因为每一个皇帝都不想留下一个不孝的骂名,每个皇帝都不想自己在未知时所有人都用这个名头,或者明着来或者暗地里来讥讽自己。
这就是政治惯性使然。
所以现在摆在陈寒和朱标两个人面前的也是这么一个难题,他们即便是现了这么一个问题,也没有办法轻轻松松就能解决掉……
q4。。q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