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上。
两宫太后坐在垂帘之后。
奕訢立于垂帘之前,持着一封奏函朗念着:
“前者英法各国以日本为外府,肆意诛求,日本君臣愤为雄,选宗室及大臣子弟之聪秀者往西国制器厂师习各艺,又购制器之器在日本制造,现已能驾驶轮船造放炸炮。”
“去年英人虚声恫吓,以兵临之,然英人所恃为攻战之利者,彼已分擅其长,由是凝然不动,而英人固无如之何也。”
“夫今之日本即明之倭寇也,距西国远而距中国近。我有以自立,则将附丽于我,窥伺西人之短长。”
“我无以自强,则并效尤于彼,分西人之利薮。”
“日本以海外区区小国,尚能及时改辙,知所取法,然则我中国深维穷极而通之故,夫亦可以皇然变计矣。”
“……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我专设一科取士,士终身悬以为富贵功名之鹄。”
“则业可成,业可精,而才亦可集。”
话音落,殿内沉寂无声。
片刻后,垂帘后一道轻柔细声传出:
“让李鸿章放手去干。”
画面一转。
在热火朝天的场地中。
一群精瘦的工人不停忙碌着。
翻砂、热铁。
在他们的双手操劳间,车轮盘架,子药箱具,开花炮弹、洋枪、抬枪、铜帽、大炮、水雷等等军工物品被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来。
画面推远,一座座匾额闪过。
『江南制造总局』
『曾国藩支持下,由李鸿章在上海建立。创办经费为五十四万余两白银,拥有工人二千余人,在洋务派创办的军工企业中,规模最大』
『主要是生产枪炮、弹药、水雷和小型船舰。附设译书馆,翻译西文书籍』
『金陵机器局』
『李鸿章署理两江总督时,把他在苏州创办的洋炮局迁到南京并加以改造扩建而成。主要生产枪支、火炮,为淮系军阀供应军火』
『天津机器局』
『崇厚在天津筹建的,英国人密妥士任总管,从国外购买机器,制造火药。虽耗资巨大但成效不佳』
『后李鸿章调任直隶总督时接管了该厂,招募洋匠,添置设备,扩大规模,使该局有了一些起色』
『随后又扩大规模,分为东、西两局。』
『东局设在天津城外东南方的贾家沽,西局设在天津城南海光寺。主要生产弹药、水雷、炮架、洋枪等』
『福州船政局』
『左宗棠在福州闽江马尾山下设立该局,也称马尾造船厂』
『该局以四十七万两白银起家,是洋务派创办的规模最大、设备最齐全的轮船修造厂』
『该厂还附设船政学堂,专门教授英语、法语、算法和画法,为驾驶轮船和造船培养专门人才。是南洋水师的基地』
……
【洋务派兴办洋务的指导思想很明确,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