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自己的文章,他又往后翻了翻,想知道有没有能对自己造成威胁的。
然后他就又看到一篇武侠。
居然还是来自北大的,这就有点意思了。
在他的认知里,大陆的学生在这种交流会上,会写更偏严肃文学的作品,而不是武侠。
他产生了兴趣,仔细阅读起来。
开篇的文字便让他皱了皱眉头,很白,全然没有武侠小说中的那种古意,更没有交代时代背景。
这和传统结合朝代背景的写法迥异。
但他又不能说这种写法有问题,因为这开篇的文字极有意境。
【月圆,雾浓。圆月在浓雾中,月色凄凉朦胧,变得让人心都碎了。】
列锦的修辞手法,在这一段文字中,便凸显功力。
但这种写法又和他认知中的武侠小说有着巨大的差异,这种感觉让他别扭。
强忍着这种感觉继续看下去,文字一如既往的直白明了,但文笔功底却越见深红。
开头的契子描绘了多个场景,各种人物一再出现,但每个人物作者通过自己的描写确实个性鲜明,仿佛跃然于纸上。
让他留下非常深的印象。
描写熊姥姥,作者是这么写的。
【她身上仿佛压着块看不见的石头,压得她整个人都弯曲了,连腰都似已被压断。】
作者写一个船工。
【二十年来,他每年将这破旧的渡船从对岸摇过来,再摇过去
生命中能让他觉得欢乐的事已不多,只剩下喝酒喝赌钱。】
……
类似这样的段落很多很多。
仿佛散文诗一样的遣词造句,连续的场景切换,仿佛色彩艳丽的戏剧,画面感十足。
熊姥姥、老实和尚、西门吹雪,花满楼。
明明主角都还没登场,但各种侧面的烘托已经把主角的神秘感拉满了。
杜俊峰一开始是抱着批判性的想法看,但后面他不知不觉看进去了,契子看完,他心里在想。
这个四条眉毛陆小凤,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男人?
q4。。q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