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样样精美的实木家具被抬下车直接送进陈家院子,可把围观的邻居们羡慕死了。
这年头买粒儿白糖也得凭票供应,物资配给制度深刻进生活的方方面面。
基本上家家都缺东西,啥玩意儿坏了也舍不得丢,能将就用就将就用,精打细算过日子。
如何将为数不多的票证运用到极致,是每一个主妇思量最多的事。
老陈家这乖女婿还没上门呢,大件儿家具就一件件往屋里搬,简直羡慕死个人了!比吃猪肉还让人眼馋!
“都说找工人吃商品粮日子过得美,可我看还得是这手艺人靠谱!瞧那大八仙桌,看着就有分量!准是个万年牢!传三代都用不坏。”
“谁说的生闺女没用指望不上?瞧瞧这些东西吧,老陈家要没养这么一个有本事的闺女,得啥时候才能用上这好东西?”
“啧啧啧~得不少钱吧?也不知道咱们这街坊邻居的能不能便宜点儿?我们家那张三条腿儿的桌子都用八年了,不换真不行!”
倒不是大家伙儿日子过得多么穷困潦倒,实在是物资匮乏。
供销社里偶尔也有这样的大件家具售卖,可要么没票,要么有钱有票抢不到,供不应求。
乡下倒是有专做木匠活儿的手艺人,工艺精湛要价也不高,可城乡路口有卡点,时严时松的。
没点儿关系疏通着很难把东西带进城里来。
投机倒把是大罪,定罪的界限又很模糊,都拖家带口的,不到万不得已还是别沾边的好。
只是顾虑太多,平头老百姓就很难做了。
家里缺东西的倒是也能从外头百货大楼凭票购买然后正大光明的带回家里,可那价钱和“过路费”,光是听着就叫人咋舌,不是一般人家可以消费的。
也因此只要不是结婚这样一辈子的大事,即便是城里的工人家庭,家里的家具大件儿也是能将就就将就。
免得伤筋动骨一回全家得勒紧裤腰带半年缓不过劲儿,太遭罪了~
消息不通,一直到拖拉机进胡同口了,街坊邻居都去围观,陈媛的母亲才知道老钱家给自家送新家具来了。
和这年头大多数的家庭主妇一样,陈母也是个内敛,只知关注一日三餐的,见着这么多人进家门,她虽然高兴亲家大方,可也一下慌的没了主意。
还是在邻居的提醒下才匆忙找人上供销社去,得赶紧将那父女俩喊回来招待。
和没见过世面,第一次上公社来的丧彪一样,平时就东奔西跑,不太着家的李树也是头一回到未来的大嫂家里来。
得益于这段时间的磨练,他表现的并不像个毛头小子,指挥着家具一件件抬下车,李树动作利索扯了块抹布,将路上沾染的灰尘擦的干干净净。
虽然是头一回见面,可只一个照面的功夫,陈母就明白过来李树是谁。
她点了点头,心说确实是个靠谱的孩子,脸上虽有稚气,可做事却是一点儿不差,相比较起来,钱庆春这傻大个儿空长个头,确实憨实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