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二人说完分别,赵德昭看着吕蒙正离开后,命周威叫武德司使王仁瞻前来,有些事该让他们出马了。
王仁瞻到了府衙后,赵德昭命人上了茶,先是夸了一通从武德司挑出来的二十人立下的功绩,除了从辽国送回来的消息外,还有在完颜部的一行人。
“辽国自己乱了起来,也没功夫去找完颜部的麻烦,我大宋同他们打成协议,已是在回来的路上,想来不日也该到了。。。”赵德昭端起茶盏,笑着道:“王大人培养的武德司人的确堪当大任,不愧都是官家看重的人啊!”
王仁瞻忙垂说不敢,既然搬出了官家,他自是知道为了什么事,立即道:“殿下放心,田地一事,下官已是吩咐了武德司众人,谁家要敢隐瞒田产,我王仁瞻第一个不放过他,按武德司规矩仗五十,而后逐出武德司,永不录用!”
武德司本就听命皇帝,和殿前司也没多大区别,不过一个护卫皇宫,一个护卫开封顺便监视城内探子罢了。
既然武德司表达了忠心,赵德昭也的确并未在王祐的名单上看到武德司人的名字,也点了头,遂即说道:“本殿下正因为相信你,这才让你来,圈出来的这两家,你派人好好查查。”
“查什么?”王仁瞻有些莫名,“查田产吗?”
“田产自有沈大使查,不用你,就查些别的,能查出多少查多少,丈量田亩这事能不能顺利进行下去,可就看王大人的了!”
赵德昭这么一说,王仁瞻立即领会了意思,做暗探可是他们武德司最为拿手的事。
“是,下官领命!”
这日之后十来日之间,清查田亩人手一下子就缺了不少,沈义伦就带着十来个坚持下去的户部以及三司官吏自己丈量,而上到官家、太子,下到其余官员,也都对此没有再说什么做什么。
御史台以及被牵连的众多官员心里便活泛起来,想着果然还得大家拧成一股绳来,看,朝廷这下不是没辙了吗?
毕竟这么多事,都要他们来做的,朝廷每人了谁来做事?
御史台,御史大夫李铸坐在上,下面是御史右中丞江程以及新上任的御史左中丞刘能。
要说这三人的关系,可比缠了的线头还要复杂,李铸为御史左中丞时同江程为了上位和互相倾轧,之后李铸站对了位置升了御史大夫。
如今,新上任的御史左中丞还是同江程不和,因此牢牢巴着李铸,希望他哪日高升之后可再提携自己一把。
可刘能又是个圆滑的人,知道朝廷多变,今日风头大盛之人,来日说不定就会被拽下马,巴着李铸的同时,也不忘和江程搞好关系,混了一个左右逢源。
李铸呢,此刻因为田亩一事而同他们站在一起,可实际上也不过就是利用罢了。
“咱们还要继续弹劾吗?”刘能看向他们二人问道。
“只剩那三瓜俩枣,弹劾不弹劾的也不打紧了,靠他们,能查出多少来?咱么也来得及做手脚。”江程在一旁说道。
“他们有何污点,查,还是得继续查,只要官家不下令停止这件事,咱们就还得继续。”
李铸抿了一口茶看向二人,“不过不用那么急,如今可是咱们的人手多过他们了!”
“大人说的是,”刘能笑着点头,“太子殿下到底还是年轻,做事情啊,太想当然!”
李铸看了一眼刘能,摇头道:“你若是轻看了咱们这位太子,下一个吃亏的人就是你了,不可掉以轻心!”
“是,下官省得,派人盯着呢!”刘能忙道。
“嗯!”李铸点了点头,挥手让他们继续做事去,遂即靠在椅背上闭上了眼睛,他这几日眼皮子跳得厉害,总觉得事情太过顺利了。
依他们这位太子殿下的脾气,谁要给他委屈了,他定然能百倍千倍得还回来,可这几日当真没见他有什么动作,是不是太奇怪了?
“放榜了,大人,这是今年省试名次!”
定下殿试后,省试就只排名,殿试之后由官家定前三甲,是为状元、榜眼、探花。
李铸接过名册打开,第一名是李沆、第二是一个叫乐史的,正要再继续往下看,就听外头有个仆从匆忙跑来的脚步声。
“还有没有规矩—”李铸抬头一看,却见是自家儿子的贴身小厮,立即起身问道:“怎么了?”
“老爷,郎君同人打起来了!”
ps:虽然就一章,但字数和之前两章加起来没有多大出入哦!
q4。。q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