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身边的宫女见主子怔怔的,忙替主子道谢,如今主子落魄,还愿意照应主子的只有卢掌印了。
打发了那小太监,宫女就和孙氏说:「宫里人都道卢公公心狠手辣,奴婢瞧着这实在冤枉了卢公公,他是个面冷心热的人呢。」
孙氏回神,冷哼一声,「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她自己说完,忽地愣了下,那日他看自己的眼神闪过脑海。
孙氏不是未经世事的小姑娘,她知道男子觊觎女子的眼神是什么样的。
但因卢谨是太监,她从来没往那方面想过。
现在想了,却也觉得离谱。孙氏苦笑了下,卢谨胆子再大,也不至于盯上她。她虽是庶人,但曾经是中宫皇后,除了皇上,这世上任何一个人敢觊觎她,都是掉脑袋的大罪。
孙氏没再琢磨卢谨的事儿,让人拿来笔墨纸砚,开始抄经。
第一天的五十遍抄写完毕后,她就让守门的小太监送去干清宫。
陛下说是要盯着她悔改,但陛下日理万机,哪儿会真的看她写的经文,知道她按时呈上就是了。
不料第二日一早,干清宫那边的小太监让人把她抄写的经文送了回来。
「陛下说娘娘字迹不端,他做了批注,让娘娘修改后再抄五十遍。」
孙氏蹙眉,陛下还真检查了?还为此批注?
她隐约觉得不太对,接过小太监手里的一摞《忏悔文》翻看起来。
第一页上没有朱批,从第二页开始,字里行间就有几个朱批小字。
她迅速扫过,陛下写得哪里是修改意见?分明是三个名字。
这三个名字她都熟悉,从前在坤宁宫伺候,两个负责洒扫,一个负责管理宫中的古董字画。
她先打发了来送东西的小太监,继续往后翻看。
第三页上,陛下问她,这三人是否在事发前后进过她的寝殿?
负责洒扫的小太监自是没资格进寝殿的,但管古董字画的太监白福那几日似乎进寝殿帮她收过一幅挂在墙上的画。
第四页,陛下说,这三名太监都在这三年期间得急症死了,死因蹊跷。
孙氏看着那挺拔硬朗的朱批小字,心下五味杂陈,陛下的意思是,这件事和那小太监有关?
两年前这小太监死在宫里,而自己那时已经被幽禁在冷宫,没办法杀人灭口。这个小太监的死绝非自己所为,一定是有人指使他陷害自己。
孙氏顾不得细想陛下为何突然调查这件事,她迅速往下翻,期盼看到陛下已经找出陷害她的人。
可陛下最后只是说,人死无对证,线索断了。
也就是说,陛下想过给自己翻案,还自己一个清白,但没有证据,无法服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