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未竟,契此便点头道:“但问无妨。”
老僧言道:“大师观水如观心否?”
契此微笑答:“水无自性,随器方圆。”
这意思是水没有固定的形态,它会随着容器的形状而改变,
就如同人心一样,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老衲忽朗笑起来,笑声如洪钟般响亮,
在这野庙中回荡,竟震得屋瓦都微微颤动。
袈裟鼓风若垂天云,他身上的袈裟被一股无形的风吹起,猎猎作响。
与此同时,老衲足下涌金莲三匝。
莲花层层叠叠,花瓣饱满。
老僧一举踏上金莲,声若雷震:“吾乃灵岩罗汉,特来试汝菩提心!”
契此只是摇头言道:“罗汉且住!贫僧功德未满,如何成佛?”
“贫僧所行,不过丈量山河三千里,疗愈病苦不计其数,较之无上菩提,犹芥子较须弥。”
“若是你的功德都未满,那吾等岂不是空做了这佛?”
罗汉摇头,指向野庙外溪中游鱼问:“此鱼可识自身为水所困?”
契此回答道:“鱼不识水,如人不识空。”
罗汉再问:“若尔能化鱼为鹏否?”
契此拾枯枝画圈于地:“鹏游太虚,亦在此圈。”
罗汉叹气:“吾本欲点化汝往西方极乐而成佛,然汝之思甚高,吾不及也,实无资格点化于汝。”
言罢,罗汉驾云而去。
契此也并未将此事放于心上。
毕竟以他的神通,早已经越了所谓的一般神佛,
他也对成佛作祖,并不感什么兴趣。
契此想要做的,便是以佛法洞察世间万物,找到山宝因果缘由。
未过多久,已至寒冬,契此于雪山巅结庐而居。
庐内陈设简单,一炉、一榻、一案而已。
契此每日就在这草庐中,静修参悟,与这雪山孤寂为伴。
一日,天空中祥云涌动,一位菩萨脚踏着皑皑白雪,缓缓而来。
菩萨面容慈悲,开门见山地说道:
“尔可愿登西方极乐,为药师菩萨?”
契此依稀是不为所动,只是拨弄炉中炭火,反问:“菩萨救世用炉鼎否?”
菩萨听了契此的反问,一时陷入了沉默,静静地看着契此。
契此见状,继续说道:“炭成灰时,炉亦空矣。”
菩萨肯:“弟子受教了。”随即化作流光而去。
而契此则依旧静静地坐在炉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