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小说

精英小说>巍巍皇猷昌什么意思 > 第八章 横扫三晋1激战进行时(第3页)

第八章 横扫三晋1激战进行时(第3页)

夏县兵败,是唐朝自度索原之战、太原失守以来,所遭到的最惨重的一次失败。又一支唐军的增援部队,几乎全军覆没,数员大将被俘。

而且,这些唐将被俘之后,永安王李孝基曾经谋划逃出敌营,可惜不幸走漏了风声,李孝基被刘武周杀害。在唐朝与刘武周的战争中,李唐皇族损失了一位宗室亲王。

同时,夏县之战的失败,也带来了一个恶性循环。原本,李孝基、独孤怀恩等人率领的这路唐军,是作为一支偏师,策应李世民主力。当时,李世民统率唐军精兵,驻军柏壁,与宋金刚主力对峙。

可是如今,夏县兵败,那一路唐军偏师全军覆没,造成了一个严重后果,什么后果?李世民所带领的唐军主力,无疑变成了一支孤军。数万大军屯驻柏壁,真的可以说是孤军奋战,单打独斗,没有任何援军能够提供帮助。所以,李世民很有可能被刘武周、宋金刚重兵合围,这对于他而言,绝对是前所未有的危机。

前方战事不利,唐朝派出去的增援部队,接二连三地遭遇失败。身在长安的唐高祖李渊,显然有些坐不住了。如果照这个态势发展下去,山西全境的沦陷,只怕是迟早的问题。

因此,李渊决定亲临一线,前往黄河沿岸,视察军情。唐高祖此行的目的有两个,第一,了解前线的具体情况;第二,借此机会,鼓舞唐军将士的士气与斗志。

正好此时,从河东前线传来了一个好消息,为唐高祖巡视黄河沿岸防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

武德三年(620年)正月,唐将秦武通率军进攻蒲阪,驻守蒲阪的敌将王行本,出城迎战唐军,被唐军击败。最终,在城内粮食耗尽,城外援军无望,且又无法突围的绝境下,王行本被迫开城投降。

原本,王行本所部,就是隋朝的一支残余军事势力。然而,王行本占据蒲阪,恰恰牢牢掌控住了蒲津渡口的咽喉要道。并且,王行本在占据蒲阪之后,主动与刘武周取得联系。这样一来,等于是直接将黄河渡口送给了刘武周。至于刘武周,则能直接从这里渡过黄河,深入关中腹地,威胁李唐根基。

现在,唐军收复蒲阪,使得情况发生了惊天反转。攻克蒲阪,意味着蒲津渡口重新回到唐朝手中。刘武周突破黄河防线,深入关中的企图,未能实现。所以,蒲津渡口的回归,对于唐朝而言,当然是一个重大收获。

在这种情况下,唐高祖觉得是一个机会,趁此时机,巡视黄河沿岸,鼓舞前线将士的军心士气。

于是,武德三年(620年)正月十七日,唐高祖亲临蒲州。到了蒲州之后,高祖二话没说,将敌将王行本斩首示众。得知父皇车驾驻跸蒲州,远在柏壁的秦王李世民,立即轻骑启程,前往蒲州,拜见父亲李渊。

至此,唐高祖李渊正式开始巡视黄河沿岸,视察前线军情。可是,令唐高祖怎么也不会想到,此次亲临前线,可谓险象环生,充满了火药味。这次巡视黄河沿岸,差一点让唐高祖遭受灭顶之灾;身为大唐皇帝的李渊,差一点有去无回,丢了性命。

造成李渊差点面临灭顶之灾的这一切,倒还真不是来自刘武周、宋金刚的敌对势力,反而来自唐军内部,来自唐王朝的阵营当中。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唐军的重要将领——独孤怀恩。

在唐高祖巡视黄河沿岸期间,独孤怀恩阴谋发动叛乱,意欲将李渊、李世民父子一网打尽,并企图将整个河东之地,献给刘武周。好在最后,唐高祖察觉了他的阴谋,及时采取断然措施,将独孤怀恩的阴谋扑灭于萌芽之中。

那么,独孤怀恩究竟是何许人也?作为手握重兵的唐军大将,独孤怀恩又为什么会心怀不轨,冒着杀头灭族的危险,勾结外敌,对大唐皇帝下手呢?身处龙潭虎穴的唐高祖李渊,最终又是如何识破独孤怀恩的阴谋,及时采取行动,扑灭了这场未遂的军事政变,消除了来自唐军内部的一大隐患?

说起来,这个独孤怀恩,和唐高祖李渊还是亲戚关系,是唐朝的外戚。独孤怀恩的父亲独孤整,在隋朝统治时期,担任涿郡太守之职。而且,独孤怀恩之父独孤整,与李渊的母亲元贞皇后独孤氏,是姐弟关系。也就是说,独孤怀恩是李渊舅舅的儿子,和唐高祖李渊是姨表兄弟关系。

不仅如此,独孤怀恩还曾经为唐朝的建立,做出过一定的贡献。在隋朝时,独孤怀恩出仕为鄠县令。后来,李渊从太原起兵,一路攻克长安,独孤怀恩被授予长安令一职。

根据《旧唐书·外戚列传》的记载,独孤怀恩担任长安令期间,颇有政绩,风评甚好,“在职严明,甚得时誉”。所以,李渊称帝后,大封群臣,独孤怀恩被擢升至工部尚书。

可能有人会有疑问,独孤怀恩既是外戚,与唐高祖李渊是表兄弟关系;又是朝廷重臣,位高权重,本该一心报国,为什么会心生异志,走上谋反这条不归路呢?原因很简单,独孤怀恩与唐高祖积怨已深,他对高祖心怀怨恨。

唐高祖与独孤怀恩,两个人虽然是姨表兄弟;但是,独孤怀恩总是觉得,李渊打骨子里,看不起自己。这种对于唐高祖李渊的不满,经过时间的积淀,最终促使独孤怀恩决定发动兵变。那么,两人究竟存在着怎样的矛盾呢?

比如,唐朝建立后,有一次,独孤怀恩受命督师进攻蒲州。可是,由于独孤怀恩指挥无方,致使蒲州久攻不下,唐军损伤惨重。对此,唐高祖李渊非常生气,数次下达敕书,斥责独孤怀恩。从此之后,独孤怀恩对李渊渐生不满:

时虞州刺史韦义节击尧君素于蒲州,而义节文吏怯懦,频战不利。高祖遣怀恩代总其众。怀恩督兵城下,为贼所拒,频战不利。高祖切让之,由是怨望。(《旧唐书·外戚列传》)

除此以外,还有另外一件事,使得独孤怀恩更加对李渊不满。这件事,虽然看上去只是唐高祖的一句玩笑话,却深深刺痛了独孤怀恩的软肋,成为了独孤怀恩谋反的引线。关于这件事情,《旧唐书·外戚列传》有着明确记载:

高祖尝戏之曰:“弟姑子悉为天子,次当舅子乎?”怀恩遂自以为符命,每扼腕曰:“我家岂女独富贵耶?”由是阴图异计。

众所周知,在隋唐时代,独孤家族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家族。这个家族,先后出过三位皇后,而且是横跨北周、隋、唐三个朝代的皇后。她们分别是北周明帝宇文毓的明敬皇后、唐高祖李渊的母亲元贞皇后、隋文帝杨坚的文献皇后,都是北周大将独孤信的女儿,一门三后,传奇备至。

关于独孤信此人,第一章节曾经提到过。他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代名将,西魏、北周的“八大柱国”之一,关陇贵族集团的重要成员。独孤信戎马一生,战功卓著,先后平定三荆、收复弘农、攻克沙苑,镇守陇右将近十年,政绩斐然。北周建立之后,独孤信晋爵为卫国公。后来,隋文帝杨坚是这样评价自己的岳父独孤信:

风宇高旷,独秀生人,睿哲居宗,清猷映世。宏谟长策,道著于弼谐;纬义经仁,事深于拯济。方当宣风廊庙,亮采台阶,而世属艰危,功高弗赏。眷言令范,事切于心。

为什么说独孤信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不仅仅是因为他杰出的军事韬略,显赫的战功;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独孤信的身份。例如,独孤信有三个皇后女儿,两个皇帝女婿:北周明帝宇文毓、隋文帝杨坚;两个皇帝外孙:隋炀帝杨广、唐高祖李渊。从独孤信的身上,就可以看出,独孤一族的传奇经历。

不过,独孤家族为人所熟知的,似乎都是独孤家的女性成员。相比于独孤家的女性,独孤家的男性,除了独孤信以外,则显得默默无闻。

所以,这件事情,是独孤家族所有男性心中的一个硬伤,也是独孤怀恩的一个硬伤。可是,李渊却在无意之中,撕开了独孤怀恩的这道伤疤,最终激怒了独孤怀恩。

有一次,唐高祖故意和独孤怀恩开玩笑,调侃他道:“姑之子皆已为天子,次应至舅之子乎?”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你们独孤家女人所生的儿子,都已经当了皇帝,什么时候也轮到你们独孤家的男人?

这本来是一句玩笑之话,李渊或许只是随口说说,过后便忘了。可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独孤怀恩本身就是个多心的人,觉得李渊是故意往自己的伤口上撒盐。加上先前攻打蒲州失利,被高祖训斥。新仇旧恨涌上心头,独孤怀恩对于李渊的不满,愈发强烈。更何况,独孤怀恩位高权重,一向自命不凡,也想过一把皇帝瘾,时常扼腕叹息道:“我家岂女独贵乎?”

在这种欲念的驱使下,独孤怀恩决定谋反,背叛李唐。但是,独孤怀恩也有自己的想法。既然要谋反,就要彻底颠覆唐朝的统治。故而,独孤怀恩一直在等待时机,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终于,这个合适的时机,还是来了!

武德二年(619年)十月,太原失守以后,刘武周、宋金刚兵锋所指,接连攻陷晋州、浍州等地。不久,夏县吕崇茂聚众作乱,自称魏王,与刘武周沆瀣一气。为了挽救唐王朝在河东战场的危局,唐高祖派遣李孝基、独孤怀恩等将领,统领大军,前往河东,讨伐刘武周,以及吕崇茂叛军。

在唐高祖派往前线的将领中,独孤怀恩便在其中。这样一来,独孤怀恩觉得,造反的机会来了,起码自己手上有兵,有了起事的资本,完全可以将河东的局势,搅他个天翻地覆。于是,独孤怀恩便与自己的两个心腹:解县令荣静、前五原县主簿元君宝,密谋反叛大唐的具体事宜。

有关独孤怀恩阴谋的详细计划,《资治通鉴》并没有明确记载。不过,《旧唐书·外戚列传》中,却详细记载了独孤怀恩阴谋的具体计划,以及具体如何实施。这个阴谋的详细过程,是这样的:

怀恩遂与解县令荣静、前五原县主簿元君宝谋引王行本兵及武周连和,与山贼劫永丰仓而断柏壁粮道,割河东地以啗武周。

李孝基、独孤怀恩等人来到河东没多久,秦王李世民受命出征,率领关中唐军主力,开赴河东,对战刘武周、宋金刚的大军。从这时期起,独孤怀恩开始一步步酝酿自己的阴谋。这个阴谋的针对目标,不是别人,正是秦王李世民。居心叵测的独孤怀恩,向李世民射出了冷箭。

当时,李世民驻军于柏壁。而虞乡南山一带,盗匪横行,绿林啸聚。因此,独孤怀恩的计划是这样的,联合蒲阪王行本部,以及刘武周的兵马,伙同当地山贼,攻占永丰仓,断柏壁粮道。这样一来,李世民肯定会不战自溃,全军覆没;击灭李世民主力后,独孤怀恩再与刘武周取得联系,将河东之地割让给刘武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