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小说

精英小说>清穿之嫡长孙他太难了袂浅格格 > 第 92 章 进馆参观(第3页)

第 92 章 进馆参观(第3页)

因为有昨晚一整夜、颠覆三观的大冲击,他们一群人有了心理准备,进入夏国馆的展厅里,瞧见那入门处被割开的漂亮龙形琉璃壁,一大群人除了抿紧双唇,牙关紧闭,拳头紧攥外,没有做出像乾隆昨晚那般在包厢中气得一脚将一个实木椅子给踹烂的失

态举动。

“咱们继续往里走吧。”

康熙叹了口气,强迫自己将视线从断裂的五爪龙纹上移开,抱着怀里的弘晞往前走。圆明园是康熙赏赐给自己四儿子的园子,是从雍正朝才开始一点点扩建、往里面增添各种珍贵摆

件,逐步变成“万园之园”的。

在场之中只有乾隆一个人亲眼目睹过圆明园的耀眼与璀璨。

他不发一言的跟在长辈们的身后,看着被关在厚厚玻璃柜子中的瓷器、玉器与诸多精美摆件,脑海中——对应着它们在圆明园中的摆放位置,一颗心像是被大手紧紧捏着般,难受的险些喘不上来气。

这些都是他平日里喜爱的东西啊!如今却被锁在了洋人的国度里,远离故土,在大过年的团圆日子里隔着时间洪流与他们一群人面对面相遇了,但也却只是“相遇”,而非“团聚”。

热闹的除夕这日,博物馆的管理人员也将珍贵的镇馆之宝之———《女史箴图》也对外展示了出来。

穿着一件中长款青黑色羽绒服的乾隆走到绢画面前,双手背在身后,隔着两百多年的时光,静静站在他喜爱的《女史箴图》跟前,看着厚厚的玻璃下面的“真爱”。

这副绢画得到了许多帝王的喜爱,他们在欣赏绢画时也都在绢画上留下了自己的印章,可盖章最多的人是乾隆,足足盖了三十七个红印子

五十一岁的乾隆将目光在自己盖的一个个红印章上扫视,最后视线凝在了他亲手在绢画空白处画下的兰花上面。

他喜爱写诗、练习书法,但却很少画画,他现在还能清晰地回想起来自己拿着画笔在圆明园中给这副绢画上增添兰花的欣喜。

可如今看着这随着绢画一起变得斑驳的兰花,乾隆感觉自己就像是这朵兰花般,被这些洋人们给狠狠欺负后,又锁在了这厚厚的玻璃壳子里。

他脸上面无表情,眼底的愤怒与悲伤却像是一座马上就要喷发的活火山,只等回到紫禁城中宣泄的那一刻了。

康熙也抱着弘晞边走边看,然后在一处放在角落的玻璃柜中瞧见了《南京条约》的原本。看着那厚厚一本写着丧权辱国条例的书,康熙久久静默不语。

待在康熙怀里的弘晞也将两只小拳头攥得紧紧的,忍不住发颤。

他抿紧小嘴直勾勾地盯着《南京条约》的原本,明白除非大清的军事实力有一日远胜蒙古,把蒙古吓得老老实实蹲在塞外当小弟了,他的姑姑姐妹们才不会有和亲的那一日了。于此同理,只有哪日夏国变成数一数二的强国了,这些流落到海外、血痕斑斑的国宝们才会回到祖国的怀抱中与摆放在国内博物馆中的“兄弟姐妹”们阖家团圆,高高兴兴地庆贺新春了。

与康熙、弘晞、乾隆们所站的地方不同,胤祸则和众兄弟们走走停停间,最后在一处放着石枕的玻璃柜前停下了。

十二位皇阿哥们隔着透亮的玻璃柜看着静静躺在里面的四四方方石枕,石枕上面没有雕刻繁复的花纹,只刻着“家国永安”的四个方块大字,这四个方字却像是四把重锤逐一敲打在了他们兄弟们的心坎上,使得一众皇阿哥们心肝发颤。

“家国永安、家国永安。”

胤仍低声念叨着这四个字,穿着羽绒服的众皇子们神色羞愧极了,脸色也发红。

昨晚老十二、老十三、老十四在看那些晚清的史料时,也知晓了九龙夺嫡的事情,只不过他们同顶上的哥哥们一样只知晓结果,没有看到具体九龙夺嫡的真实史料。

胤褪、胤仍、胤祉、胤祺、胤裸、胤糖、胤俄、胤祥、胤祯,作为夺嫡的九龙,兄弟九人默契的互相看了一眼。

在肉眼瞧不见的情况夏,他们九人的身后竟然也似真的钻出来了九条颜色不一的龙影,九条龙影挥舞着利爪升入天空,却未再争夺一颗闪耀着亮眼明黄色的珠子,而是“唰”的一下四散开来团团包围住了一块亮着光的巨大《大清万年一统地理全图》,呈现保护之态。

大缨博物馆的展品众多,前来博物馆参观的游客也很多。

行走在夏国馆中的游客多是夏国人,他们脸上的表情很统一,既骄傲又悲愤。

骄傲于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文明的古老大国,他们的祖先们凭借着灵巧的双手做出来了这般多精美的物件,怎么不令他们这些后人骄傲?

可悲愤又在于,这些独一无二的珍品,他们得飘洋过海跑来洋人的国度中去看,这种反差又岂不令人心酸?

冬日的白昼十分短暂,老爱一家子足足在博物馆里面待了一日,等到闭馆时才走出来,又冒着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行走在雾都的街道上,又找了一家宾馆住下。

晚上时一大家人重新聚在康熙、胤祸、弘晞的三人间中,看着弘晞坐在高脚影子上,用两只小手噼里啪啦的敲击着键盘,在笔记本电脑上搜索着资料,然而这次搜的却不是与大清相关的东西了。

众人看着大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详细史料,边看边谈论,直至到半夜。

待天光大亮,一群人就离开宾馆,在系统的导航下,穿梭在各个古董店里买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缨国研发出来的蒸汽机等一众老物件。

这种古董蒸汽机放在后世自然是过时了的,没有人会用的,但若是让他们带回大清,经由皇家科学院的人潜心研究,他们一家人相信有具体的实物在,他们大清的第一次工业革命肯定是会比西洋国家来的更早、产出来的成果更多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