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小说

精英小说>宫廷悠游岁月156 > 167 宫廷岁月167(第1页)

167 宫廷岁月167(第1页)

郭敞的确有给素娥封妃的念头。

至于说眼下四妃乃是祖制,不好更改——这话是没错,却有一条,天底下都是人定的规矩,而不是规矩定死了人,至少对有足够权力的人是这样。自古以来坏了规矩的皇帝还少吗?说到底,都是‘权力的小小任性’而已,大家甚至某种程度上习惯了。

当然,这不是说改规矩这件事是容易的,作为封建社会规矩的最大得益者,有脑子的皇帝一般也不会自己坏规矩。除非是原本的规矩已经侵害到自身利益了,不然费那么大事和其他人勾心斗角,实在无必要。

不过偶尔也会有例外,譬如郭敞此时想要在妃位上再增加一名的想法原本他显然是无所谓四妃的,增加一妃对他也谈不到实际利益。但这种事偏偏又是朝臣特别愿意较真的——这无关朝廷,完全就是皇帝的‘家事’,说起来就是单纯的‘私心’了。

这对于朝野来说,就很容易上升到道德问题,皇帝是不是有沉溺于女色的情况?是不是听信妇人之言,就要更改祖制?更改祖制其实不是大问题,只不过多数时候大家不会摆到明面上说,而摆到明面上说的,其实就是大家反对的。

“你瞧瞧,朕就说此事有的是官司要打,这才放出些许风声,就有流言纷扰了。”郭敞听了内宦汇报最近一些后宫风声,就对一旁的王志通说道。

其实不只是后宫对郭敞要在四妃的基础上增加一妃,从而封素娥为妃的‘小道消息’议论纷纷。前朝也有些言语,只不过当下只是‘小道消息’,没有正式公开的事,要怎么劝谏?最多就是旁敲侧击他这个官家要遵循祖制、勿要为妇人所乱等等。

这就像是没表白之前,被喜欢的那个人也不好拒绝。

王志通感觉郭敞并不为前朝后宫的不满生气,当下也心安了,笑着说道:“说起来,此系官家家事,有什么可说的呢?官家也不必多虑,后宫不必说了,就是前朝,不过是相公们一时置气。到底官家是官家,这等事做什么一直和官家过不去?”

这话说的也不错,历史上的皇帝只要不是完全被架空了,决心下定,后宫之事很少不能如愿的——如唐高宗和武则天那样,接进宫是一重阻碍,封昭仪这样的高位又是一重阻碍,最后让武则天做皇后更是阻碍中的阻碍!

其中还混合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权力斗争,以及对一些望族的打压,强度更是一般不能比。然而还不是做成了?相比起来,郭敞不过是想给素娥封妃而已,根本算不得什么。

说到底,前朝臣子会不满这种事,更多还是因为担心皇帝完全不受控,什么事都肆意妄为起来。阻碍劝谏什么的,做做也就算了,成功阻止了皇帝一次是不错。要是没成功也不是不能接受,只要让皇帝意识到这事情做起来麻烦,轻易不会做一次也就够了。

郭敞也是意识到了这些,所以才能这样轻松的。甚至他提前放出一些‘小道消息’,原因也很明确,一来可以试探大家对这件事的接受程度,方便后续调整策略。其次,也是先让大家议论起来——这时候不满就会发泄一部分,等到事情公布出来,反对力度反而不会那么大。

“这个道理朕哪里不知道?”郭敞笑着摇了摇头。

王志通瞧着郭敞情绪很不错,刻意趁机问道:“官家今次给了高顺仪天大的恩典,怎么官家就不给高顺仪说一声?也好叫高顺仪感念陛下。如今这般不言语,怕是高顺仪听人说起这事儿,还觉得这是假的呢!”

一般人听到一条流言,正常是持怀疑态度。要分析现有的情报,以及事情的逻辑性来判断真假可能性。但关键是,素娥作为事情的当事人之一,她从未听过郭敞提这件事,自然更容易觉得这是假新闻。

当然,王志通其实并不是为这个原因才说这话的。之后郭敞果就和他猜的那样,有些奇异的高兴,道:“这就是你所不知的了,素娥性情最怕麻烦。朕自做了决定,她面上会说好,心里却发愁。”

“索性她愁来愁去也无用,不如叫她不知道此事,或者以为此事是假的,心里放宽些。再者,这算什么恩典,也值得特意叫她感念?真要大张旗鼓地与她说了,反而叫我们都不自在。”

王志通如今是瞧出来了,官家正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呢!高顺仪什么都是好的,哪怕有些东西官家会不高兴,但那其实是另一种好——所谓‘任是无情也动人’,‘无情’难道是什么好词吗?不过是放在这个人身上另有一种动人,所以好罢了。关键是这个人,而不是‘无情’。

郭敞并不觉得给素娥封妃这件事会有实质上的困难,但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件事在一开始就遇到了阻碍。

阻碍来自于王志通都忽略了的地方(至少口头上是忽略了),即张皇后王志通认为在封素娥为妃这件事上,于后宫是‘不必说’,这是因为后宫唯有皇后这个‘正妻’有资格对这件事发表意见。而以张皇后如今的处境,其实不应该反对的。

张皇后以皇后来说,没有原则性的错误或别的大错,但她也没有保障其特殊地位的优势。她出身是不错,可没有不错到被保送皇后之位,实际上当初的皇后候选人可不止她一个!就单纯比出身的话,宫里也不是没有比她更高的。

而出身之外,她甚至劣势多多,其中最严重的就是无宠且无子。单纯的无宠或者无子,问题还不大,历朝历代也不少无宠或无子的皇后,不耽误她们坐稳皇后宝座。只不过无宠且无子,那就是非常危险的信号了。

很多以‘无子’之罪被废掉的皇后,根本问题其实不是无子,而是她们无子的同时还无宠!

张皇后过去虽然时不时会不满,甚至反对郭敞的一些决定,但总的来说是配合的。郭敞对此也没什么不能接受,毕竟是皇后呢,怎么可能真的就是皇帝的应声虫。事事顺从的只有婢妾,哪里是妻子的样子?

张皇后的配合,既是对皇权的服从,使她相比起普通的妻子更容易屈服。也是因为她对自己的境况是有认知的,打铁还需自身硬,不是霍光那种级别权臣的女儿,同时还无宠无子的皇后,有几个敢和皇帝硬抗?

所以,郭敞和王志通都想到了张皇后会发发脾气,或许还会和郭敞不满抱怨,但最终总会接受。

但超出预计的是,张皇后对这件事的反抗情绪高的惊人!当郭敞将这件事与张皇后说开,她就明确表示了反对。

这一次她并没有发脾气,没有和郭敞口头上争辩,她是一言不发的,但就是不配合。这种‘软对抗’其实更难搞,郭敞又没有废后的想法,皇后硬是不愿意配合,他一时之间门也有些不好下手——这就如民间门,稍讲究些的人家里,大娘子不点头,做丈夫的也很难纳妾。

是的,此时要求妻子不能嫉妒,否则就是‘善妒’,身为天子女子表率,母仪天下的皇后更不能犯这个错。但‘善妒’并不是指不让丈夫纳某个女子,而是不允许丈夫纳任何一个女子,这是有很大区别的。

毕竟,如果是某个不合适的人选,丈夫又执意,妻子还有劝谏的义务呢!这是受褒奖的。

另外,郭敞也不得不顾忌外界的言语,之前不在意是因为可控,些许流言不重要。而如果张皇后非要和他硬抗,那就是另一回事了,怕是就连前朝朝臣也会更加反对——这里的重点并不在张皇后,张皇后家在朝廷并无特殊影响力,张皇后自己也没有‘贤名’或者‘太子’这类能让朝臣帮她的筹码。

这里的重点还是郭敞,郭敞表现出的皇后极力反对,也一定要抬举某个宠妃的倾向,这是更‘危险’的至少那可不是明君该有的样子。

尤其是在这件事上,郭敞确实‘理亏’,虽然他自己不这样觉得——正常的晋封后妃,皇后也没理由阻止,找不到皇帝和妃子的错,那就真成撒泼了。但具体到郭敞想封素娥,只当下四妃俱全,就足够张皇后站在更有优势的位置了。

贵德贤淑四妃无错,郭敞也的确没有贬她们哪个的想法。这时候要封素娥,就得增加一个妃位名额,这显然是破坏制度的行为啊!

而破坏制度这种事儿,向来很微妙,或许是一件小事,但当事人在道德上会面临极大危机。换个说法就是,其他人都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反对他了。

“圣人这又是何必,有什么事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教它过去?到时候还乐得轻松!”张皇后的心腹郑姑姑轻声细语地劝慰张皇后。

自从郭敞对张皇后说了要给素娥封妃的打算后,张皇后并未直接反对,郭敞走后她也没对宫人发怒。但这种‘平静’,以及硬抗到底的举动,更让她身边的人担心。既担心她这样气坏了身体,也担心她触怒了官家,最后更不得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