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小说

精英小说>我能对话五脏TXT > 第三十五章 中医为什么是慢郎中二合一(第3页)

第三十五章 中医为什么是慢郎中二合一(第3页)

所以,那签署的一系列条约里,就有一条允许战胜国在华夏传教。

华夏三百多家西医院的前身,便是西方传教士修建的教堂。

不可否认这些医院为华夏的医疗卫生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但西医之所以能发展状大,与这些历史背景也有着深刻的联系。

很多人说,中医要是有效,那为什么发展的却比西医落后。

废话,民国时期,余云等人提出《废止中医法案》,得到了上面的同意,金陵四大名医联合诸多中医联名上书,阻止该法案生效,还提出愿意与西医同台竞技,看看谁更强。

最后是中医胜了,还是大胜,但结果是什么?

中医可以行医,但不能办学,并且你还要证明你是科学的,不是封建糟粕,学术中不能带封建迷信思想。

你能接受?

你不得不接受!!

是故,中医赢了,就只是拥有一个苟活下去的机会,可笑吗?

但这就是历史!

可以说在那段惨痛的历史中,人们为了觉醒,改变华夏民族的命运,打碎了很多传统的东西,中医自然也无法幸免。

这没有对错,有的只是惋惜。

不过中医能在如此困苦的环境中苟延残喘到今日,便足以证明它并非一文不值。

倘若当真是毫无疗效,百余年前就彻底消亡了。

哪能轮到现在还可以在网上分出个中医粉、中医黑来。

当然,中医能在苦难中解脱出来,还要得益于一个人,是他掀起了赤脚医生的热潮,也是他让中医的规模达到了历史最高峰。

那段时期,中医的规模足足有五十万之众,遍布全国各地,乃至一些山沟沟里,都还保留着这些人的传承。

陆九的曾祖就是赤脚医生的其中一份子!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医疗资源开始集中化、规范化、现代化之后,特别是执业医师证的出现,使得中医的规模开始大幅度锐减,据说当时短短十年的功夫,就让二三十万中医彻底无法行医了。

无他,很多中医本身学的是医古文,但是执业医师证的考试,却考的是简体字,再者,有些学中医的人压根就不识字,学医时都是口口相传,会说不会写,更不会认。

而且很多疾病对中医来说,都不是唯一解,一个病不同的医生,每个人开的药方可能都不一样,但都能将这个患者给治好,这就造成了考生的答案并不能标准化,但考试本身是要有正确答案的,考官也没有大量的时间去一一验证你的答案是否正确。

在重重困难下,自然有很多老中医不能通过考试,也就拿不到行医的资格。

那几十年可以说是中医又一次至暗时刻。

当经济社会到来,西医的优势凸显,中医更加不是对手,不过有一派却很好的适应了社会的发展。

没错,温病派复兴了!

因为大众已经养成了长期吃药的思维模式,近百年的时间也已经被各种疾病宣传洗脑的非常成功,反正大多数疾病都是治不好的,那我中医给你开几个疗程,让你吃个一年半载的,似乎也没什么问题对吧?

而且在温病这个领域,我的药也是有疗效的,只是慢一点而已,只要你不嫌贵,我可以让你一直吃。

是故,慢郎中的思想钢印便彻底钉在了人们的脑海之中。

此后但凡提到中医就是,哦,好像调理体质还行,就是比较慢,治病没有西医那么快。

还有一些症状比较复杂的患者去找中医看,结果根本就看不好,然后便开始痛骂中医垃圾,屁用没有。

其实温病派的理论是非常优秀的,但它只是中医理论的补充,中医人真正要掌握的是经方,追求包罗万象,辨证论治,你是什么症状,我就用什么药,扶阳也好滋阴也罢,追求的是用方简洁,立竿见影,药到病除。

而不是固守一个派别的理论,什么病都用这个理论套,那样就本末倒置了。

如今,像陆九这样学习经方的中医也越来越多,很多中医界的大佬也在竭尽全力地推广经方,只是中医的命运从来都不掌握在中医自己手里,也不掌握在老百姓手里!

它是衰败还是兴盛,取决于是否有人想效仿愚公搬掉医疗这座大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