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小说

精英小说>禾木下雪 > 第54章(第2页)

第54章(第2页)

《人文地理月刊》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社科杂志,包含旅游、政经、人文、历史等多个栏目。

录用要求高,工作强度大。

得知沈清洛的毕业院校,有国内顶尖的王牌新闻专业,庄苏凌频频点头。

“我以前去纳米比亚拍摄,认识蛮多你这专业的同学,很多毕业都去搞自媒体了。”

的确,传统纸媒日渐式微,报刊亭数量年年递减。尤其互联网兴起,直播和短视频风头大热,分走大半流量,杂志社的日子不算好过。

更何况毕业生更务实,自媒体的收入比起杂志社死工资,更有突破口,但凡出一支爆款视频,广告收益抵普通打工人一年。

沈清洛上大学时,就有机构找上门,想包装她做网络红人,以常见的美女学霸为噱头。她给婉拒了。

“沈小姐,像你们这种做纸媒的,是不是特别有某种信念感?”庄苏凌问,“对于互联网的碎片化阅读,是不是很瞧不上?”

沈清洛还真没这种想法。

并且恰恰相反,她觉得互联网自媒体兴起,极大加速信息传播速度,是传统媒体难以取代的优势。

新兴媒体需要的是监管和筛选,而不是传统纸媒高高在上的审视。

本质上讲,纸媒也好,互联网业好,都是背后笔者传递价值观的媒介,谈不上谁更高尚。

“可是自媒体门槛太低了,是个人就能开账号,”庄苏凌说,“拍摄人没怎么见过世面却爱分享。”

“当然我没说爱分享不好,”庄苏凌解释,“只是这样导致平台大量囤积低质内容,感官很差。”

在这个消费主义盛行的年代,“世面”二字狭义化,尤其是新中产,乐于将“世面”当作阶级区分的标志。

比如,在东京吃和牛,在马代住水屋,去百老汇看一出歌剧,与人讨论素食主义、lgbt平权、海洋环境保护。

或是房贷撬高杠杆,教育选英美体制接轨的国际学校,这些都算令人引以为傲的“见过世面”。

而老家锅灶的小炒牛肉,家门口的土坡泥堆,播放口水歌的广场舞,校服宽大丑陋的乡镇学校,大妈讨论菜价几何、家长里短。

这些是土气庸俗、没见过世面。

沈清洛始终不赞同类似的“世面”说法。在她看来,很多人说的“见世面”,并非“见识世界的多样性”,而是“见识穷人买不起的东西。”

本身包含了一种目的性极强的偏见,急于渴望展示自身的学识与财力。

大概是专业原因,见过大善大恶的案例,亦或许是自身性格,沈清洛对所谓的阶级差异,有种超凡脱俗的包容性。

世界太大了,万物有其运转规律,在她看来,人与人之间的生活方式,只存在差别,并无高低。

社会当是费孝通先生说的那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

||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