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小说

精英小说>重生的我没有格局109章 > 第741章 事急人不急(第1页)

第741章 事急人不急(第1页)

第741章事急,人不急

在鲁南的内河航运改造设想上,海岱省在建国后第十五个年头,就开始不断地论证、讨论。

不过在海岱省之前,这些想法是由“淮委”在琢磨。

其标志性事件,就是“石梁河水库”的竣工,当时沂水全流域新增面积一万平方公里,新增水浇地面积更是不计其数,一举让曾经因黄淮灾害亩产只有六十斤不到的土地,进入到了优质耕地范畴。

第一波人口大爆发,就是跟水利工程息息相关。

单位亩产、总产以及宜居土地极大地增加,新中国的“新”,在这里不过是冰山一角的具现。

“淮委”原本是叫水利部治淮委员会,后来叫水利部淮河水利局,从名称的变迁,一个字的改动,背后其实都是一次又一次的“大会战”,才解决了这片广大地区的吃饭问题。

“鲁南粮仓”这四个字,放眼历史长河,不过是微不可查的一段时间中,突然冒出来的。

只是受限于建国初期的技术、资金限制,“淮委”的诸多大胆设想,也只能存文存档。

当时世界范围内而言的顶级水利专家,在中国是不缺的,可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硬件太差,软件再怎么优化,天花板很快就会摸到。

而人口大爆发没有多少时间,鲁南地区就形成了非常广泛的农村群落,以极为夸张的形式,分布在沂水沿岸、“分沂入沭工程”周围。

这就让许多极为超前的方案,不得不因为人口的富集而放弃。

因为在“淮委”的最初设想中,会在“石梁河水库”、“小塔山水库”的上游,设置调蓄人工湖或者湿地。

有一个方案中的一号人工湖设计指标是十平方公里,作为“分沂入沭”二期通航工程的补水水库。

二号人工湖则是专门为沂水中上游各种工厂准备的。

但是直到“淮委”改了名称,也没办法实现,因为当时的天才工程师们,一没有想到人口能够大爆炸;二没有想到工业产能也会大爆炸……

可以这么说,除了这群天才们的“掌舵人”,根本没有几個人会相信短短数十年,工农业总产值就能超了前苏联。

去年“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之后,老“淮委”的想法彻底没了希望,因为水利工程是最吃资源配置的,最次也是“百年大计”,马虎不得半点。

只是怎么说呢,有幺蛾子乱入和没有幺蛾子,那是两回事。

水利部一群退休的老头儿老太,还真就屁颠屁颠跑去齐州串门。

毕竟“淮委”的辖区,就是“淮河流域”,从行政单位来看,就是包括了海岱省。

这一点倒是跟一千多年前的体制没啥区别,一个个“都水大使”都挺有梦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